为什么山西的面条这么好吃?

为什么山西的面条这么好吃?



1、为什么山西的面条这么好吃?

中国有1句俗话讲得好,“世界面食在中国,中国面食在山西”。为什么山西人这么爱食面呢?在这次的《民俗风情》节目里,我就来同你说说山西面食。 我们先来听听中国烹饪大师、中式面点高级技师刘当成是怎么讲的, “山西人爱食面与山西的历史、地理、政治、文化以及种植习惯分不开的。从历史上来讲,山西尧、舜、禹都曾经在这里建过都,立过业。再1个,从平遥这个历史文化名城来看,山西的商业活动也非常多,这样也给山西面食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。再加上山西山多水少,南北温差大,所以也就形成了杂粮多的种植习惯,这也对山西面食的形成奠定了1个物质基础。” 山西面食品种多、花样多也是人们爱食面的1个原因。即使是1般家庭主妇都能用小麦粉、高梁面、豆面、荞面、莜面做成几十种面食,象刀削面、拉面、揪疙瘩、推窝窝、灌肠等等。如果是到了厨师手里,更是花样翻新,有据可查的面食,在山西就有280种之多。可以这样讲,如果你想品尝1下山西的面食,1天3换样,3个月都不会重样。 山西人的日常面食从熟制方法上可以分为蒸、煮、煎、烤、炸、焖等几大类。刘当成说, “蒸的方面,除了蒸白面以外,还可以蒸莜面、荞面,特别是莜面靠栳栳,还有拨烂子;煮的方面有拉面、削面、刀拨面、剔尖,当然还有握流流、揪片、切疙瘩等1些煮的东西,煎炸方面有糊汤饼、烙饼、煎饺、生煎包子,这些是人们非常欢迎的,至于烤的东西就更多了,有烧饼、发面饼等等。焖炒类就更丰富了。” 由于煮制面食品种极为丰富,而且制作起来方便简单,又可以连汤带菜1块吃,方便还实惠,因此流传广泛。山西人如果哪1天没有吃1餐面,似乎这1天就没有吃饱过。 听众朋友,下面我向你介绍1下极具山西地域特点,堪称山西1绝的刀削面。 刀削面又叫刀砍面,是中华5大名面之1。为什么叫刀削面呢?民间有这样1个故事。相传,在蒙古人建立元朝以后,为了防止百姓造反,把家家户户的金属器具全部都没收了,就连做饭用的菜刀也收走了,只留下1把让每家每户轮流使用。有1天,有1位老太爷已经把面和好了,等着用刀,但当他去别人家拿菜刀时,别人正用着。老太爷在回家的路上脚下踢到了1块薄铁片,就把它捡起来揣在怀里。他的老伴在家里正急得团团转,老太爷拿出捡来的铁片,让老伴用它切面,老伴接过来1看,生气地说:“你这是瞎侃。”瞎侃就是瞎说,而侃又和砍柴的砍同音,就倒提醒了大爷,他把薄铁片磨了1磨,把面托在手上,右手用铁片往锅里“砍面”。煮熟了以后1吃,口感真不错!就这样,1传十,十传百,刀砍面就传遍了3晋大地。不过要做好刀削面也不是1件容易的事情。刘当成先生说, “山西刀削面要想做好,首先和面的时候要和好。和面怎么和呢?就是500克面粉加上250克凉水,把水加进去以后,先打穗子,都打均匀,打成雪花片以后,再揉在1起,揉好以后,用湿布盖上,饧20分钟再揉。揉面就有点讲究了,要顺着它的面纹,顺长揉,不能再反过来折过去反复揉,这样削出来的面,纹是正的,吃起来面的筋度就更加爽滑了。” 刀削面从和面开始就有讲究,削面更能看出厨师的功夫。相传过去在北京比武的时候,有1位山西的民间能手,在光头上垫了1块干净的布,把面顶在头上,双手持刀,左右开弓,快削如飞,面条依次落入

7、8步之外的茶壶中,成为京华的奇谈。要吃出刀削面的真正味道,还要看它的浇头。浇头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料子。现在常吃的浇头主要是西红柿卤、小炒肉、炸酱、打卤等等。 山西人对面真是情深意切,当然,这种偏爱也融入了面的可塑性和山西人的睿智。过生日吃拉面取长寿之意,过年吃“接年面”取岁月绵长之意,孩子到了上学的时候,上学第1天要吃“记心火烧”,希望孩子多长1个学问的心眼等等不1而足。这些面食已经不再是仅仅作为充饥的食物,而已经成为1种包含情感和哲学意蕴的“精神食粮”,事实上,中国的面食之根就在山西。听众朋友,听了我以上的介绍,你如果有机会到山西去旅游的话,那1定要好好地品尝1下山西的面食。

相似内容
更多>